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12篇
  免费   8065篇
  国内免费   10234篇
测绘学   4097篇
大气科学   5081篇
地球物理   9214篇
地质学   27706篇
海洋学   4962篇
天文学   2142篇
综合类   3311篇
自然地理   759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1176篇
  2021年   1358篇
  2020年   1428篇
  2019年   1614篇
  2018年   1388篇
  2017年   1596篇
  2016年   1744篇
  2015年   1928篇
  2014年   2389篇
  2013年   2352篇
  2012年   2690篇
  2011年   2926篇
  2010年   2482篇
  2009年   2992篇
  2008年   2961篇
  2007年   3338篇
  2006年   3202篇
  2005年   2858篇
  2004年   2670篇
  2003年   2570篇
  2002年   2260篇
  2001年   2017篇
  2000年   1869篇
  1999年   1742篇
  1998年   1485篇
  1997年   1351篇
  1996年   1232篇
  1995年   1051篇
  1994年   1086篇
  1993年   916篇
  1992年   720篇
  1991年   506篇
  1990年   443篇
  1989年   360篇
  1988年   265篇
  1987年   174篇
  1986年   120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4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回顾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发展的背景、历史和内容,概括总结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的发展进程以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情景模型的概念框架,讨论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了在全球层面解决现有综合集成模型存在的问题,根据地球表层建模基本定理和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提出了具有中国原创特点的自然与自然贡献情景模型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42.
关中平原城市群植被覆盖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对人类社会活动有重要贡献的资源之一。为了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对自然和人文因子的响应,以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植被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7年MODIS-NDVI遥感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进与空间分布方面研究了18 a内植被覆盖的演化及分布特征,定量分析影响植被覆盖的主导因子。遥感数据要通过投影转换、拼接、最大值合成等方法进行处理,再运用Python程序进行影像批量裁剪,将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区统计,最后对该处理数据进行讨论研究。结论表明:(1) 研究期内关中平原城市群植被覆盖呈显著上升趋势,NDVI平均值增速为0.077·(10 a)–1,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其中2005—2007阶段和2011—2013阶段极显著增加,最大上升速率达到了0.05·a–1。(2) 空间上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研究区总体得到改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秦岭北坡,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更大,植被覆盖增加速度缓慢,达到轻度改善水平;低值区聚集在黄土高原边缘地区,植被增加趋势明显;中部关中平原极少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出现了轻度退化或严重退化,以西安市及临近城市最为典型。(3) 热点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及关中平原中部地区,冷点区则集中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区,植被覆盖总体以增长为主。热点区格网数量持续增多,2013年达到最大为45.07%;冷点区域数量不断减少,2017年减少到9.82%;次热点区与次冷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带及北部地区,由连片分布转化为零散分布,且总量不断减少。(4) 自然因素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最为突出,其中气温和降水为影响植被覆盖的主导因子,决定力q值分别为0.955和0.931,且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的影响;人文因子影响力较为显著,GDP因子决定力q值达到0.387。研究可为当地改善植被覆盖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浅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查阅分析大量文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目前景观生态分类和景观制图作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认为景观分类需要结合实际区域现状 ,采用逐级分类的方法 ;同时利用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 ,以天山北麓为示范区.研制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景观类型图。  相似文献   
45.
46.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47.
The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s of C2H radical with ethane (k1), propane (k2), and n-butane (k3) are studied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T = 96-296 K with a pulsed Laval nozzle apparatus that utilizes a pulsed laser photolysis-chemiluminescence technique. The C2H decay profiles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the alkane reactant and O2 are monitored by the CH(A2Δ) chemiluminescence tracer method. The results, together with available literature data, yield the following Arrhenius expressions: k1(T) = (0.51 ± 0.06) × 10−10 exp[(−76 ± 30)K/T] cm3 molecule−1 s−1 (T = 96-800 K), k2(T) = (0.98 ± 0.32) × 10−10exp[(−71 ± 60)K/T] cm3 molecule−1 s−1 (T = 96-361 K), and k3(T) = (1.23 ± 0.26) × 10−10 cm3 molecule−1 s−1 (T = 96-297 K). At T = 296 K, k1 is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total pressure and has little or no pressure dependence. The results from this work support a direct hydrogen abstraction mechanism for the title reactions. Implications to the atmospheric chemistry of Tita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8.
49.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分析了 6个水稻品种 2 1个株型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与 2 1个株型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 :剑叶厚 >倒二叶厚 >剑叶宽 >倒二叶宽 >倒二叶鞘长 >剑叶鞘长 >倒二叶弦长 >倒三叶宽 >倒三叶厚 >倒三叶鞘长 >剑叶长 >倒二叶长 >倒三叶长 >剑叶弦长 >倒三叶弦长 >倒三叶基夹角 >倒三叶叶开角 >剑叶叶开角 >剑叶基夹角 >倒二叶基夹角 >倒二叶叶开角。  相似文献   
50.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